1. 雷擊小說
  2. 吞妖大傳
  3. 第45章 沙場點將
葉酒精 作品

第45章 沙場點將

    

-

【正文】

看到塗山虎還冇成為狸貓大將軍,竟敢當著眾人的麵私下裡認主鳴石狸雕,那可是妖符,盜可盜連聲怒罵“土包子就是土包子!”

雲總管也當場不乾了,與狸總管好一番理論。最終,兩個總管才定了個“點將聚兵、棒打三關、納投名狀”的法子,最後兩位總管還說了悄悄話,看樣子,他們還下了不小的賭注。不過說到底,還是要先打一場。

白邪將“點將聚兵、棒打三關、納投名狀”給塗山虎,一一做瞭解釋,塗山明才明白了是怎麼一回事。

所謂的點將聚兵,就是到練兵場點將台,連挑七位將軍的七名得意手下,來個車輪戰,完勝纔算過關。

所謂的棒打三關,就是和七位將臣中的任意三位過招,得到對方認可,纔算過關。

所謂的納投名狀,必須繳納一份拿得出手的東西,得到兩位總管的認可,纔算過關。

塗山明,聽到“納投名狀”後,看到狡三玲正在對著自己笑。想來自己遞上去那份投名狀,狸總管並冇有讓雲總管看到,否則盜可盜剛纔絕對不會提投名狀的事,雲總管也不會拿“納投名狀”來刁難老爹當狸貓大將軍。

商量好了辦法,狸總管領著一行將軍、將臣去了練兵場,塗山明也以家臣自居,也跟了上去,盜可盜很生氣,但是也並冇有跟一個半大孩子一般見識。

最讓盜可盜生氣的是,狡三玲。

盜可盜罵狡三玲:“三將軍口鼻出血,倒經迴流,小心有血光之災。”

狡三玲罵盜可盜:“二將軍賊眉鼠眼,多嘴多舌,小心有無妄之災。”

兩個千年妖聖走了一路,吵了一路,好不容易纔定好了三場比試的規矩。

…………

雙聖府,坐落在青丘山白虎嶺的山腰上。相對於文聖廟而言,武聖府佈局單一。

前方是白虎節堂,後方就是白虎練兵場。前後有甬道相連,甬道兩旁就是各位將軍和將臣的住處,這就是武聖府。

白虎嶺,那是一座酷似睡臥白虎的山峰,因其獨特的形態而得名。它的山腰處,隱藏著一個寬闊的廣場,那便是白虎練兵場。

白虎練兵場,是白虎嶺的一大特色。它寬闊而平坦,彷彿是專門為軍卒們訓練而設計的。

在練兵場的西側,有一條蜿蜒曲折的小河。這條小河宛如一條盤龍,從山腳下流過。整個白虎練兵場,給人一種虎踞龍盤的感覺。白虎嶺的雄偉、小河的靈動,有山有水,形成了一幅氣勢非凡的畫麵。

白虎練兵場,東西長數裡,南北寬數裡,規模宏大。在這片廣袤的場地上,下有岩石壘築,堅固而穩固,是大地的堅實支撐。上有高台防護,高大而雄偉,如瞭望塔一般,俯瞰著整個練兵場。

練兵場的西南方、東南方和南牆中央,各有數個喇叭形瞭望孔。這些瞭望孔設計巧妙,既能觀察敵情,又能巡視軍卒們的訓練情況。真可謂是,一舉多得。

練兵場的北麵緊靠著白虎嶺,是一個高聳陡峭的崖壁,叫做麒麟崖。麒麟崖猶如一道天然屏障,守護著練兵場的安全。崖壁上佈滿了青苔和藤蔓,可以藏兵,可以練兵。

在麒麟崖下,密密麻麻分佈著上萬個山洞。這些山洞是軍卒的藏兵洞,也是他們的住所。山洞內幽暗而潮濕,但卻是軍卒們休息和備戰的重要場所。一旦有事,將軍們一聲令下,軍卒們隨時可以開到戰場上。

麒麟崖上,刻畫著一個巨大的吊睛白虎。那白虎栩栩如生,彷彿隨時都會躍出崖壁。它呈虎撲式,虎爪鋒利如刀,猶如能撕裂一切的狂風驟雨。虎尾如鞭,搖擺自如,充滿了力量與威嚴。那虎視眈眈的樣子,讓人望而生畏,不敢直視。

然而,在這讓人望而生畏的巨虎背上,卻坐著一隻憨態可掬的狸貓。那狸貓眯著雙眼,享受著虎背上的舒適,彷彿在沉睡,又彷彿在微醺。它的眼神中滿是安詳與滿足,與周圍的威猛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。

這一幕,充滿了奇妙的和諧與反差。這一看,就是出自狸總管的手筆,否則哪個大妖會把一隻狸貓刻畫到巨虎的背上!

說來也怪,自從穿越後,塗山明見到過不少老虎,到了青丘後,也見到了幾個老虎精怪,可是不論是老虎,還是老虎精怪,額頭上都是“三”,而不是“王”。

那崖壁下麵,練兵場的正前方,是一塊高約數十米,長寬各有數百米的巨石,那巨石正是點將台。

點將台的側方,刀槍劍戟、斧鉞鉤叉、閒棍槊棒、鞭鐧錘抓,十八般兵器樣樣俱全。

狸總管一行,沿著白虎節堂後的甬道,一直來到了白虎練兵場,上了點將台。

來到了點將台後,正中間的位置空了出來。狸總管端坐在了正中偏左的位置上,左邊依次是狡三玲、犬四口兩位位將軍,正中偏右的位置上依次是雲總管、盜可盜、虎大力三位將軍,左邊還空了兩張大椅,正是袁不破和搬山甲的位置。七位將臣,分彆站在七張大椅後麵,塗山虎和塗山明也站在狸總管的身後。

坐好了座次,狸總管和雲總管互相看了一眼,分彆寫了個條子,遞給了對方:狸總管的條子上寫的是:巡邏;雲總管的條子上寫的是:護府。

這賭注一目瞭然,如果雲總管贏了,狸總管就把護府精怪徹底交給雲總管管理,反之也一樣。

兩個總管相視一笑,點將聚兵算是開始了。

這時,一股妖風吹來,帶著一股陰冷的氣息,彷彿要將整個點將台都籠罩在黑暗之中。突然,點將台的地麵上傳來一陣異動,緊接著,一個巨大的東西從地下鑽了出來。

那東西身高三米多,腰圍兩米多,宛如一個超大號的肉靈芝。它的頭頂上有一個蓋子,像是它的頭顱,而腳底下則長滿了細長的須,彷彿是它的觸手。它的“眉、眼、耳、鼻、口”五官俱全,但每一個都異常巨大,給人一種猙獰恐怖的感覺。

全身上下呈肉色,那種肉色不是普通的肉色,而是一種充滿妖氣的肉色,讓人一看就頭皮發麻。最奇怪的是,那東西的頭頂上還覆蓋著一層土,那層土一直往下掉,卻怎麼也掉不完。

緊跟著,又是一陣妖風呼嘯而來,空氣中瀰漫著一股令人膽寒的陰冷氣息。突然,一個巨大的身影從天而降,落在點將台上。

那怪獸酷似一頭大馬,但與普通的馬匹截然不同。它的渾身上下披滿了雪白的長毛,猶如覆蓋著一層厚厚的冰雪,讓人不禁打了個寒顫。身後拖著一條黝黑的尾巴,長而有力,似乎能掃清一切障礙。

最引人注目的是它頭頂上的獨角利刃。那根獨角猶如一把尖銳的劍,尖端鋒利如錟,閃爍著寒光。在陽光的照射下,它散發出一種詭異而神秘的氣息,彷彿擁有著無儘的魔力。

而那怪獸的口中兩排虎牙剔骨如切,每一顆牙齒都猶如精鋼打造,閃爍著森森寒光。這讓人不禁想象到它一口咬下去時的力量,足以將堅硬的骨頭輕易咬碎。它的腳下是四個虎爪,每一個都如同鋼鉤一般銳利。指尖透露出妖氣繚繞,彷彿擁有著神秘的力量。每當它行走時,那四個虎爪在地麵上劃過,都會留下一道深深的溝壑。

白邪輕輕的告訴塗山虎說,地上鑽出來的是武聖府的供奉——太歲大人,切記不要在太歲頭上動土;天上飛下來的是文聖廟供奉——駮馬大人,駮馬異常凶殘,以殺止殺,專門吞食虎豹。

太歲登場,駮馬降臨,台上的將軍將臣們鴉雀無聲,台下的軍卒精怪們噤若寒蟬。

突然,太歲對著偌大的白虎練兵場,一聲嘶吼:

“擂鼓喊號,點將聚兵!”

太歲話音剛落,駮仰天嘶吼,那聲音像極了鼓槌敲鼓。“咚咚………………咚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咚咚…………”

片刻功夫過後,崖壁下的山洞裡,沸沸揚揚的湧出了數萬軍卒,那軍卒有妖氣繚繞的各族妖聖、有奇形怪狀的各族精怪、有裸露著左胸的巫人和巫人將臣,還有一部分衣衫襤褸、揹著鍋鏟的普通人族。

除了虎族、兔族、狗族、鼠族、猿族、熊族這六大族和蠻巫軍團外,還有狼族、蛇族、狸族、豺族等眾多族群,反而是狐族並不是太多。

聽到駮馬的吼聲,一個個虎族瑟瑟發抖,就連身為千年妖聖的虎大力也不能倖免。

看到虎族模樣如此,塗山明差點驚掉了下巴,怪不得這個洪荒世界,老虎額頭上不敢寫“王”,隻敢寫“三”,原來還有駮馬敢吃老虎。

與想象中的沙場秋點兵大不相同,冇有殺氣騰騰的氣勢,有的隻是鋪天蓋地的妖氣和臭氣熏天的腳丫子味兒。

讓人啼笑皆非的是,這些烏煙瘴氣的精怪穿的五花八門,站的亂七八糟,嘴巴裡還大呼小叫的。知道的這是練兵場,不知道的還以為來了菜市場。

有人身獸頭的,也有人頭獸身的,有人臉獸身的,也有人身獸臉的,到現在塗山明才真正的明白了精怪二字的含義,修成人形的是精,修不成人形的是怪。

就在這時,那太歲再次吼道:

“狸總管點將聚兵,設狸貓大將軍一職。各族兒郎們,拿出你們的本事來,讓大將軍瞅瞅。規矩是,將軍點兵,上陣較量;下台為輸,死活不論;生死有命,富貴在天!”

太歲的話音剛落,練兵場上就熱鬨了。

“老子來,賽太歲前來挑戰。”

隻見那賽太歲,身高兩丈多,滿頭紅色的捲髮蓋住了鬢角,一張金色的大臉閃閃發光,嘴角上獠牙成排,下巴上鬍鬚像針,整個身體長滿了黑色的鬃毛,細密而順滑,看起來像是將軍們的長袍。

此時的賽太歲跳上了點將台,左手提燒火棍,右手拿著燉菜鍋,很是威武,煞是不凡。

看那身行頭,這麼威武不凡的一個大個子,竟然是個夥伕!

眾所周知,普通人冇有妖力、也冇有巫力,隻能拿著鍋鏟給軍卒們做飯,做後勤,算是夥伕。可是眼前這個大個子的怪物,怎麼看怎麼也不像一個普通人。

狸總管還冇來得及發話,塗山虎就跳了出去。

“老子是共穀塗山坳塗山虎,巫人!”

“老子賽太歲,哪裡來的不知道,老子生下來剛一睜開眼就在麒麟山青丘城,是什麼更不知道,反正長得是人不像人、妖不像妖的。”

…………

【備註】

點將台:國內著名的點將台有很多,比如:南京點將台,古稱中敵台,位於南京市浦口區浦口明城牆遺址浦子山上,古東門鎮與古南門鎮之間,是南京江北民間皆知的地名。相傳在楚漢戰爭時大將韓信曾在此地點將佈陣,智退西楚霸王項羽;南宋時期韓世忠、梁紅玉也曾在此率領義軍全殲渡江北逃的金兵。據《江浦埤乘》載:“中敵台在浦口城上,城踞浦子山,台築其嶺,巍峨壯麗,俯仰江天,萬彙在目,為浦口第一名勝。”

此外還有夾江點將台、黃巢點將台、周瑜點將台等等。

肉靈芝,又稱太歲。根據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“肉芝狀如肉。附於大石,頭尾具有,乃生物也。赤者如珊瑚,白者如脂肪,黑者如澤漆,青者如翠羽,黃者如紫金,皆光明洞徹如堅冰也”。並把它收入“菜”部“芝”類,可食用、入藥。在古代民間,“太歲”像是一種權重,一種規則,人們趨附,不敢忤逆,怕會給自身的命運帶來某些意外,它不是具象的,但在人心裡是有重量的。

《山海經》又西三百裡,曰中曲之山,其陽多玉,其陰多雄黃、白玉及金。有獸焉,其狀如馬而白身黑尾,一角,虎牙爪,音如鼓音,其名曰駮(bo),是食虎豹,可以禦兵。有木焉,其狀如棠,而員葉赤實,實大如木瓜,名曰櫰(gui)木,食之多力。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