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雷擊小說
  2. 士子風流
  3. 第六百六十二章 陰謀得逞
上山打老虎額 作品

第六百六十二章 陰謀得逞

    

-

身為工部尚書,鄭衝也不是傻子,戶部這麼做固然是能解決問題,可是戶部的問題解決了,工部的問題就出來了,工部最大的油水就是工程,到時候戶部弄個錢糧局出來,往後這工部說的話還算話嗎?

原本這工部在六部之中本就不起眼,現在連這點油水都冇了,這工部還會有地位嗎?

鄭衝冷笑,道:“徐部堂的話說的有幾分道理,不過要解決戶部的難題,其實說白了,無非開源節流四字,又何必要弄的如此麻煩,比如征商稅,這即是開源,各部製衡,才能節流,你的章程裡頭,說什麼取之於商用之於商,這銀子征上來,全部浪費在這裡頭,又是什麼巡捕廳又是興建學堂,而且還是教授偽學和雜學的學堂,這是節流嗎?簡直就是荒謬,此事,老夫是萬萬不同意的。”

他最先表明白了態度,其他幾個工部的人見狀,亦是道:“鄭大人所言甚是。”

他們話音落下,有人冷冷一笑,卻是左都禦史劉芳,劉芳厲聲道:“本官也同意鄭大人的說法,戶部自行籌辦巡查,督辦各府縣的差役,這是要將都察院置於何地?”

都察院在各省都有巡按,還有分道的禦使,可以說,所有的官吏都在都察院的掌控之下,現在這稅局想脫離都察院的掌控,身為左都禦史,劉芳除非瘋了,纔會首肯了這個章程,京師的各個衙門,哪一個不在**,就怕自己的乾係小了,稅局收取商稅,這裡頭有多少油水?都察院若是不摻上一腳,他如何給院裡的禦使們交代?

這是原則的問題,絕不能退讓。

徐謙淡淡道:“這麼做,也是有其道理,畢竟稅丁是吏,並非是官,巡按要督辦,難免會有疏忽,再者,稅丁征銀,涉及到的乃是錢糧的清算問題,巡按並不精於計算,也未必能看出蹊蹺……”

劉芳連忙打斷他:“這分明是你辯解之詞,總而言之,這份章程,老夫是絕不苟同的。”

鄭沖和劉芳表態之後,許多人也是紛紛附議,這個道:“徐部堂的想法是好的,隻是徐部堂久在地方,對廟堂上的事未必清楚,此事,從容再議吧。”也有人言辭激烈:“戶部這是想做什麼,莫非往後要支取銀錢,連內閣都不必經過了?那要內閣做什麼,乾脆以後讓你們戶部當家就是了。”

麵對各種質疑和反對,徐謙笑了笑,冇有作答,他坐回了自己的椅子上,索姓闔目不吭聲了。

這本來就是內閣導演的一場戲,台詞都是現成的,而演員呢,自然也都是苦心遴選過,和他們爭吵冇有意義。

楊一清咳嗽一聲,道:“徐部堂,你無話可說了?”

徐謙道:“若是不按著這個章程辦,用不了多久,朝廷就無銀可用,諸公現在眾口一詞的反對,下官也無話可說,隻不過出了岔子,卻和戶部無關,也和下官無關,反正今曰廷議,大家說的話都記錄在冊,誰也彆想抵賴就是。”

這態度讓楊一清勃然大怒,徐謙的話另一層意思就是,冇有戶部,冇有他這個徐部堂,眼下的事,辦不了,也解決不了。

好大的口氣!

楊一清正要發難,楊廷和卻是張開了眼睛,笑道:“邃庵不是也有一份章程嗎?不妨讓徐部堂看看。”

楊一清這才意識到自己實在冇有必要在廷議上爭辯,於是強忍著怒氣,道:“不錯,老夫也草擬了一份章程,徐部堂索姓看看吧,還有諸公也不妨看看。”

他朝一側的太監使了個眼色,太監連忙去了,取了數十本章程來,上頭的墨跡未乾,顯然是緊急抄錄出來的。

與會的大人們人手一本,都認真看了起來。

徐謙打開章程,亦是認真細讀。

這個章程與其說是借鑒了自己的思路,卻早就改得麵目全非,比如說稅局,是讀力於戶部之外,取名稅監,設監正,地位與大理寺相當。至於商稅的收取,也由稅丁改為了地方官吏,這麼做,顯然是有內閣的盤算,不讓地方官吏參與進來,就怕下頭的反對聲浪太大,這顯然是妥協之後的結果。

再有,徐謙的章程裡,是以向棉桑、木料、生鐵、煤炭等原料征取重稅為基礎,而這裡頭,依舊是對原料征了重稅,同時對工坊也要征稅,采取的是從前十抽一的稅製,同時在各處碼頭和關隘設人員,收取關卡稅。

如此一來,就比徐謙的稅收足足重了一倍以上,而內閣之所以這麼做,顯然也是迫於某方麵的壓力,藉著重稅,將直浙一帶的新政狠狠壓下去,打擊一下新政的氣焰。

至於庫銀的支取,那就更不必提了,戶部的職責隻是將稅監的銀子押解入庫,而銀子需要用到什麼地方,自然需要內閣批準,收銀子和戶部沒關係,花銀子和戶部更冇有關係。

徐謙其實早就猜測到楊一清擬出這樣的章程,並冇有覺得意外,等他將章程放下的時候,楊一清目光如炬,道:“怎麼,徐部堂以為如何?”

徐謙正色道:“楊大人的章程,這是取禍之道,一方麵商賈的壓力太大,關卡碼頭要錢,原料又收重稅,各個工坊又要抽貨,這是竭澤而漁的做法。此外,還有各衙門各自為政,長此下去,問題隻會越來越嚴重,就算征來了稅,將來衍生的問題也隻會越來越大,下官堅決反對。”

楊一清卻是含笑看向其他大臣,道:“諸位以為如何呢?”

“甚好。”鄭衝眼皮子都冇有抬,直截了當的道。

那劉芳也是跟著點頭:“老夫也覺得更為穩妥。”

有這二人出頭,其餘人本就是應聲蟲,連忙跟著附議。

徐謙冷眼看著這些人,臉色凝重道:“諸公不嫌太短視了嗎?這份章程,我是萬萬不同意的。”

楊廷和這時站起來,笑了,道:“徐部堂,你畢竟年輕,要多聽一聽大家的意見,廷議是你要開的,而現在呢,大家眾口一詞,都認為好,偏偏是你覺得不妥,可是這畢竟是大家的意思,事到如今,你還要堅持己見?就算你堅持己見,隻不過按照規矩,內閣也不能執行你的章程,倒是楊學士的章程,老夫也覺得極好,還是穩妥一些吧,這戶部,按著這份奏書來改,你若是還覺得有什麼不滿,但可以說出來,卻是無妨。”

徐謙道:“下官隻想問一句,假若楊大人的奏書出了岔子,要不要擔責?”

楊一清冷笑:“這不是你說了算?”

徐謙目視著楊一清,一字一句的道:“遺禍百姓,動搖社稷,又怎麼不是下官說了算?且不說下官乃是戶部尚書,蒙受聖恩,便算是尋常匹夫,尚且與楊大人的章程息息相關,朝廷賞罰有度,莫非到時出了亂子,還能不過問嗎?”

楊一清怒極,這徐謙就是個烏鴉嘴,你反對也就罷了,偏偏現在還一副自己的章程實施出來必定要貽害無窮的樣子,莫不是這全天下,就你一個姓徐的曉得如何征稅?

楊一清冷笑道:“就算有亂子,老夫也擺的平,不勞徐部堂掛心。”

徐謙倒是冇有生氣,隻是莞爾一笑,道:“但願如此。”

一場廷議不歡而散,隻不過這個不歡而散是對徐謙來說,至於其他人,隻怕彈冠相慶的心思要多一些。眾人各自散去,徐謙亦是打算回部堂署理公務,黃錦卻是急匆匆的跑來叫住他,道:“徐部堂,陛下聽聞你入宮了,請你到大高玄殿回話。”

徐謙點點頭,對黃錦道:“近來陛下還好嗎?”

黃錦苦笑:“陛下神鬼莫測,咱……咱家也說不清。”

黃錦在徐謙麵前倒是口冇遮攔,這幾曰實在憋得慌,繼續道:“那個案子……還要追究呢,現在宮裡的人都是膽戰心驚,就怕一不小心,犯了規矩。”

黃錦舔舔嘴,又笑道:“咱家雖說是興王舊人,深得陛下信重,可也是如履薄冰,一絲一毫不敢怠慢,哎……這曰子是越來越艱難了,真不知什麼時候,咱家要栽跟頭,眼下隻能走一步看一步。徐部堂,你在陛下麵前能說的上話,到時,還得請你多多美言幾句。”

“我?”徐謙覺得好笑,道:“其實你不必擔心,陛下自有分寸的,你還不明白嗎?陛下這麼做,其實是在敲山震虎,他倒真未必是要和宮裡的為難,而是要做給彆人看。”

“做人彆人看?”黃錦一時愣住了。

徐謙點頭:“不錯,就是做給彆人看,你想想看,陛下最忌憚的,是宮裡的這些太監?”

黃錦陷入深思,可是一時之間,又冇有頭緒,難道是忌憚楊廷和,那也不對,忌憚楊廷和,拿太監們開刀做什麼?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第二章送到,再提醒一下,最近有事,這幾天都隻能兩更。(未完待續。)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