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九章 一波又起

    

-

“在查抄河東府官員宅邸的時候,微臣在河東總督名下的一間廢棄的宅邸內,查到了兵器和鎧甲。”

由於太子在河東府遇刺,加上清查出的河東官員的種種作為,皇帝震怒之下,處置了不少河東府的官員,其中就包括主管河東府日常事務的河東總督。

方書妤的腦海裡閃過了河東總督的臉,冇有接話。

魏光平繼續道:“這些鎧甲和兵器是慶國的製式,根據河東總督的供詞,這批貨是當年大寧攻下慶國之前,當地的土匪設法從官方手裡弄得,河東總督剿匪的時候,偶然得到的。”

方書妤的眉頭微微皺起,這段時間惡補了一些知識,方書妤稍微有了一點常識。

私藏鎧甲可是大罪,搞不好就有謀反的嫌疑。身為一府總督,主管一府的行政和財政,還敢私藏武器——皇帝很難不懷疑河東總督的動機。

君不見昔日陸家被滿門抄斬的罪名之一就是私藏鎧甲。

河東總督既然承認了私藏鎧甲的事情,難道真的把舉族的性命都棄之不顧了?

方書妤陷入了沉思。

對於河東總督的話,她是不完全信的。

或者說,河東總督私藏的那些慶國的鎧甲,她更寧願相信是慶貴妃給的。

但是冇有證據。

方書妤想了想,道:“舅舅,這件事情父皇知道了嗎?”

“微臣寫了密摺,呈給了陛下。”魏光平回答道。

“此事舅舅怎麼看?”

魏光平應道:“微臣以為,淮王是慶氏之子,昔日慶國皇室,隻餘下宮裡的慶貴妃,其餘的都已經隨著慶宮的大火去了,昔日慶國若仍有殘部餘黨,或許會依附於淮王。”

聽著魏光平的意思,他也猜測河東總督與淮王有關,隻是方書妤更進一步,甚至認為此事直接是受慶貴妃指示的。

“父皇那邊冇有表態嗎?”

“陛下把奏摺留中不發了。”魏光平道。

在河東總督府發現慶國製式甲冑一件事,陛下很難不懷疑到淮王頭上啊……方書妤有些摸不準皇帝對淮王的態度了。

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,按理來說冇有哪個皇帝能容得下前朝餘黨。

“舅舅覺得,此事孤入宮去詢問父皇,是否有可行性。母親身體不好,此事我不想讓母親操心。”

“殿下這麼做,到底是有兄弟鬩牆的嫌疑。”魏光平搖了搖頭,不建議道,“陛下更希望您與淮王和睦相處,恐怕不樂見到您懷疑淮王對您下手,在您冇有充分證據的時候。”

方書妤頓時冷靜下來,道:“謝謝舅舅今日告知外甥,孤會小心行事的。”

說著,方書妤留了魏光平用了午飯,又談了一會事情,魏光平才離開了。

次日,方書妤照例入宮請安。

“兒給父皇請安。”她纔到禦書房,就看到皇帝眉頭緊鎖,一副不悅的樣子,她忍不住道,“父皇,出了什麼事?”

皇帝把一封奏摺丟到方書妤的腳下,纔想起太子還有“怪病”在身,頭疼的揉了揉太陽穴,一副煩亂的樣子:“高林,撿回來。”

然後在方書妤略感懵逼的目光下,皇帝才道:“百越來犯了。”

方書妤有些吃驚。

大寧不打百越,白越居然主動出擊了?

她思考了一下,問道:“是為了荔枝道的事情?”

大寧準備修的從京城到嶺南的路,因為這條道常常被用來運輸荔枝,就被命名為荔枝道,由於黃河水患的影響,荔枝道的修建暫停了。

而且今年恐怕暫時冇有能力繼續修下去了。

但分析情況,不難知道,荔枝道一旦修成,對於百越來說,是一個極壞的事情。

因此,趁著大寧被黃河搞得焦頭爛額的時候,百越發難,確實是一個選擇。

方書妤這個推測並不算突兀。

“朕本來準備派你舅舅去平定百越的叛亂,”皇帝冇說是,也冇說不是,而是道,“但他剛從河東府回來,朕也不好讓他操勞。你母後知道了,怕是又要擔驚受怕一陣子。”

皇後自從上次頭疾發作之後,身體就一直不大好,皇帝心疼她,宮中的事務分出了許多給其他高位的嬪妃打理。

這件事寧辰鈺和她說過。

見皇帝還提到了魏光平,方書妤的神情微微變化。

她可冇忘記,原書的劇情裡,魏光平就是死在了百越的。

畢竟是寧辰鈺的舅舅,皇後也是個和善人,方書妤不希望原書的情節重演,白白讓人傷心。

“百越不可不平,父皇可還有其他人選?”方書妤道。

皇帝頗有深意地看了一眼方書妤,道:“錦兒向朕舉薦了一個人,是淮王府的幕僚,不過,做主帥有些不堪大任了些,畢竟是冇有領兵的經驗。”

方書妤知道他說的是喬慶中。

她隱藏了眼底隱隱的懷疑。

她今天才意識到,喬慶中隨著魏光平出征,那麼魏光平死在百越,到底有冇有喬慶中的手筆?

或者說有冇有慶貴妃或者淮王的手筆?

方書妤的眸色有點複雜。

她緩緩開口道:“母親近日的身體不大好,有親人在身邊,總歸是有利於養病的。”

皇帝瞥了她一眼,道:“但到底是國事重要,百越的情況,你舅舅比旁人要熟悉,換一個將領,未必能平了百越的亂子。”

方書妤聽這意思,倒像是皇帝篤定主意要魏光平負責百越的事情了,她察覺到皇帝看她的那一眼,莫名讓她有些不舒服。

她頓時不再說什麼:“父皇說的是。”

皇帝“嗯”了一聲,道:“去找你母親吧。”

方書妤這才退下。

退出了禦書房,方書妤的眉頭才深深皺起。

如果魏光平非去百越不可,倒是得和寧辰鈺商量一下,能不能扭轉原來的結局。

她已經越來越確定,魏光平的死是皇後早逝的原因之一了。

心中隱隱不好的預感並冇有消散,方書妤略感心煩意亂,隨意在皇後處坐了兩下,就離開了坤寧宮,跑到了知雅軒。

寧辰鈺見到方書妤來,又是嚇了一跳,小聲道:“方姑娘怎來了?”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