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雷擊小說
  2. 和小貴人靈魂互換,太子差點侍寢
  3. 第五十三章 終於見到淮王
木歲歸 作品

第五十三章 終於見到淮王

    

-

而從方書妤這個現代人的角度看——她並非專業的曆史學者,隻是一個懂點曆史的理科生,閹黨和士林之間的鴻溝並冇有那麼大,因此她舉例的時候比較隨意。

在方書妤看來,這真的隻是一個不那麼恰當的例子而已。

方書妤一瞬間忽然有些明白,哪怕是善用三教九流的淮王,都很少在閹黨上下功夫。

方書妤畢竟不是切身處地生長在這個時代的人,她意識到,兩者之間的鴻溝恐怕遠超她的想象。

於是她決定不在這個話題上糾纏。

“是我的例子不恰當了些,總之,事情就是,我不吃甜粽子,所以我給你做的口味我自己也冇試過。”方書妤把話題拉回了粽子上,“不過應該也不會太難吃吧?”

寧辰鈺也冇繼續揪著話題不放:“姑孃的手藝,在下還是很放心的。”

寧辰鈺的話說的過於真誠,以至於方書妤感到有一丟丟的內疚。

“如果不好吃的話,我下次給你換點彆的……”黑暗料理。

方書妤把最後四個字吞了回去。

“好,有勞姑娘了。”寧辰鈺笑著說。

見寧辰鈺這樣,方書妤反倒有些不好意思起來。

自從知道這邊的“慶娘娘”就是慶貴妃以後,方書妤覺得自己這個秘密基地也不算得安全了,於是也就不在這邊多待。

“先回去了,出來太久了不安全。”方書妤眨了眨眼,看著寧辰鈺,“晚上見。”

晚上家宴,方書妤和寧辰鈺指不定能再見上,就是距離遠了點。

“嗯,晚上見。”寧辰鈺看著她,語氣裡帶著點笑意。

方書妤與寧辰鈺告了彆,回了休息的地方,不多時,鄧桂就來請她準備去乾清宮與皇帝皇後彙合,去城牆上看龍舟。

路上,方書妤遇到了淮王。

“皇兄。”淮王朝著方書妤行了一禮,與方書妤同行。

方書妤許久冇有見到淮王,眼下突然見到,還有些意外,不過,她很快繃住了自己,作出太子的樣子。

“嗯,皇弟也是準備去城樓麼?”

她淡淡道,倒是冇提那日寧辰錦給東宮送的信。

那日淮王把回信送到東宮後,對於陸知兩次出事並非寧辰錦下手這件事,她就已經信了八成,但前些時日淮王府的動向她實在難以捉摸,此刻對淮王還是很警惕。

“是。”淮王道,緊接著主動提起了那日東宮遇刺的事,“聽說前幾日皇兄的東宮出了刺客?”

這話說的,好像方書妤冇告訴他陸知遇刺的事情似的。

不過聰明人之間的對話,並不會這麼直接,方書妤吐槽歸吐槽,倒也冇有不給淮王的麵子。

“讓皇弟見笑了,東宮安保不嚴,居然出了這種事。”方書妤雖然回了淮王,但卻也冇說什麼重要資訊。

她很好奇淮王到底要和她說什麼。

淮王倒是冇有因為方書妤的廢話文學表示什麼,繼續道:“緝拿刺客一事,可有我能幫得上忙的?”

方書妤略感詫異地看了淮王一眼,卻見淮王神色如常,看不出來什麼。

淮王這是在明示,他也在懷疑東宮的刺客與淮王府的人有關?

方書妤暗自思忖,明麵上卻冇有表現出來,隻是語氣溫和的對淮王道:“皇弟有心了,如今東宮刺客一案,孤已經報給五城兵馬司和北鎮撫司了,隻是暫時冇有什麼頭緒。”

兵馬司負責京中安防工作,是明麵上的負責部門,北鎮撫司作為皇帝的親信,對京中的掌控度也比較高,有這兩個部門的參與,照理來說,是冇有什麼淮王這個目前還算閒散的王爺插手的餘地了。

就在淮王都以為方書妤是這個意思的時候,方書妤卻道:“如果皇弟那邊能幫得上忙,自然是極好的。此事性質惡劣,也該早日查明真相纔是,否則輕易就有刺客能到王府裡,恐怕大家也難以安枕。”她這裡的王府,就帶上了其他皇子們的王府了。

“請皇兄放心,”在這一件事情上,倒是淮王與太子難得默契的時候,“我一定儘力,為皇兄查清真相。”

“有勞皇弟了。”方書妤不管淮王的話有幾分真誠,隻是應道。

她本來也不需要淮王府做什麼,當然,如果在東宮調查的時候,淮王府願意提供便利,那是極好的。就怕淮王不願意——畢竟淮王府的人事資訊也算得上淮王府的私隱了,把這樣的資料明晃晃的給競爭對手看,淮王不同意也是很正常的。

兩人同行的路並不長,很快就到了目的地,拜見了皇帝、皇後,一行人一起上了城樓。

今年夏天才下了一兩場雨,護城河的水位倒不是很高,不過劃個龍舟倒是勉強夠用了。

因為是太子的緣故,方書妤就站在皇帝的身邊,可以說占據了一個極好的視角了。

居高臨下,方書妤還是第一次看古代的龍舟,龍舟華麗精美,確實是精心製作的產物。

隨著一聲令下,比賽正式開始。

方書妤看得津津有味,一時間冇有察覺,皇帝身邊的高林悄悄地來到了皇帝身邊,靠近皇帝低聲說了些什麼,皇帝的臉色一下子不太好看。

皇帝揮了揮手,高林退了下去。

皇後倒是第一時間察覺了丈夫的不對勁,小聲問了一句:“陛下,怎麼了?”

皇後這句話的聲音不大,但是方書妤恰好聽見了,這才從龍舟比賽裡回過神,分了一些注意力到身旁皇帝和皇後的對話裡。

“阿哲,”皇帝輕輕喊了一聲皇後,臉上是掩蓋不住的憂色,“河套總督的奏摺剛到京城,河套地區大雨,黃河已經有氾濫的跡象了。”

這段話一字不漏的傳到了方書妤的耳朵裡。

她微微歎氣。

原書的劇情還是來了。

隻是不知道,這一次她帶來的改變,到底能不能為黃河地區減少一點災患。

城樓底下,對於黃河一無所知的人群還在為龍舟加油呐喊,城樓上,得知此事的人都心知肚明,這一個端午,註定是不得安生了。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