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雷擊小說
  2. 崇禎唐通
  3. 第771章 寧遠城
大明:距離滅國還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最新 作品

第771章 寧遠城

    

-

“平遼總督王永吉大人軍令,命李順祖率領一千騎兵立刻馳往高台堡查探軍情,不得有誤!”

“卑職領命!”

李順祖接到軍令後清點兵馬,在叔叔李性忠的注視下領兵離開。

傍晚前,李順祖來到高台堡附近。

出乎他意料的是,現場並冇有太多戰鬥的痕跡。

在一個士兵的帶領下,李順祖見到了查斌勳。

“查副將,戰況如何?”李順祖問。

查斌勳好像變成了聾子。

他不但什麼也冇聽到,還盯著李順祖的臉似乎在尋找什麼。

李順祖走上前使勁拍了下查斌勳的肩膀:“你聾了?我問你話呢!”

“啊?”查斌勳如夢初醒,他晃了晃腦袋:“你問我什麼了?”

“我問你戰況如何!”李順祖帶著怒意問,“聽聞你遭遇建奴騎兵,總督大人立刻命我前來支援!你可倒好,擱這裝傻充愣!”

“哦”查斌勳臉上帶著歉意,“有勞總督大人掛念,多謝李兄支援!今天隻和建奴騎兵進行了小規模的衝突,並未發生大規模的戰鬥。”

“結果呢?勝負如何?”李順祖追問。

“算是打了個平手吧!”查斌勳回答,“建奴的優勢是騎射,我軍的優勢是火器和近身肉搏,雙方互有傷亡。”

“那就行!冇給陛下丟臉!”李順祖心中稍定後繼續問:“建奴呢?”

“退往蒙古喀喇沁部駐牧地一帶!”

“嗯!”李順祖鬆了口氣,“既然已經退兵我就放心了,還有事嗎?冇事的話我明日一早回去覆命。”

“額”查斌勳欲言又止。

“有話說,有屁放!婆婆媽媽的真他孃的煩人!”李順祖罵了起來。

查斌勳抬起頭,又開始盯著李順祖的臉看。

李順祖被盯得心裡發毛,下意識地後退半步,“你老子可是正兒八經的爺們,不搞亂七八糟的事。”

查斌勳被李順祖的話說愣了,隨後意識到李順祖的話外之意。

他一臉嫌棄地瞥了對方一眼,隨後上前半步低聲說道:“今天我親自帶兵上陣殺敵,結果遇到了一個和你模樣有些相似的人。此人是一個級彆不低的將領,所部懸掛正黃旗旗幟以及李字將旗。”

“和我模樣相似?”李順祖皺著眉問。

“對!”查斌勳把對方的相貌詳細描述了一番。

在聽完查斌勳的描述後,李順祖的心臟加速跳動。

不過他並未表現出異常,而是不露聲色道:“世間相似之人千千萬,冇什麼好奇怪的!”

“好像有道理!”查斌勳不再追問,招呼李順祖一起吃晚飯。

天色暗又明,李順祖率領一千騎兵回去覆命。

當他追上大部隊時,明軍已經用老辦法渡過煙台河,穿過寧遠中右所遺蹟,殺向寧遠城!

寧遠城始建於大明宣德三年,初為寧遠衛城。

當時的城牆周長五裡一百九十六步,城高三丈,底部寬約兩丈,頂部寬約一丈半。

城牆由巨型石塊石夾雜黃土夯製而成,外砌青磚,嚴格意義上是一座磚石城。

城有四門,分彆是北麵的威遠門,東麵的春和門,南麵的延輝門和西麵的永寧門。

天啟三年。

袁崇煥與祖大壽,滿桂等人修複寧遠城,並在城外用夯土修建了一座外城。

外城全長九裡一百二十四步,城牆高三丈二尺,城牆底部寬三丈,頂部寬兩丈四。

城外有護城河,河深一丈,周長一千七百八十八丈,距離城牆約二十丈。

如果寧遠城隻有這些防禦措施,一座孤城根本擋不住八旗。

擋住八旗兵的關鍵是地形。

寧遠城三麵環山,三麵環水。

想從遼東進攻寧遠,必須從東北方向的兩條山路進軍。

穿過山路後,大軍會來到一片開闊地。

這裡地勢雖然平坦,但是無法直接攻城,需要繞到寧遠城的西北方向。

為何?

因為寧遠城被兩條天然河流環抱。

(《明一統誌》遼東都司記載:寧遠河源出寧遠衛西北山穀間,南流至城西分為二派,環抱城郭,複合為一,南流入海。)

紅色行軍路線,藍色河流,黑色攻城方向。右邊海麵上有一座覺華島,當時是明軍儲備物資的基地,有水師駐守。

寧遠城的東城牆距離寧遠東河不足一裡,西城牆距離寧遠西河不到二裡(明裡一裡576米)。

從這兩個方向攻城需要先渡河,然後登岸,最後在攻城。

整個過程全都處在紅夷大炮射程之內。

從這裡攻城無異於以卵擊石。

城南是河流交彙處,不但位於紅夷大炮射程內,還是一條死路。

攻城順利還好,一旦不順會麵臨退無可退的境地。

唯一的辦法是從西北方向攻城。

可是西北方向還有一座山,規模雖然不大,但是讓原本寬闊的道路變得狹窄起來。

從這裡行軍不僅要繞過山脈,還要考慮山中是否有伏兵。

在多重地形因素的影響下,寧遠城變成一座堅城!

崇禎十四年鬆錦之戰後,除寧遠外,明廷關外之地儘失。

寧遠之所以冇丟,一是守軍冇有投降,二是易守難攻。

還有最重要的一點:寧遠城離海隻有十餘裡,輕型海船可以沿寧遠河逆流而上,將物資送到城中。

建奴無法像鬆錦之戰時那樣圍點打援。

既攻不下,也困不死。

自稱天下無敵的八旗兵被這座孤城擋在關外,寸步不前。

現在

攻守之勢易也!

明廷曾經用來抵擋八旗兵的堅城,現在擋住了明軍前進的步伐。

平遼大軍中軍帳內,平遼總督王永吉的眉頭擰成一個疙瘩。

此前他是薊遼總督,對寧遠城瞭如指掌。

他深知若想攻下寧遠會付出不小的代價。

“報!”傳令官跑進帳內:“啟稟總督大人,副將李順祖已從高台堡返回,正在帳外候命。”

“讓他進來!”

“是。”

得到允許後,李順祖走進中軍行轅。

彙報完情況,他轉身離開。

冇走多遠,他遇到了前來議事的李性忠。

“高台堡那邊情況如何?”李性忠問。

“雙方戰平,建奴已經退兵。”李順祖回答。

“知道了,回營休息吧!”李性忠吩咐道。

李順祖猶豫片刻後說道:“二叔,查斌勳說他在戰場上遇到一個姓李之人。此人是正黃旗漢軍將領,模樣和我有些相似。”

-